圖一。新竹生活美學館。
圖二。展出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女士誕辰150周年巡迴展。
圖三。展期至四月二七日。
圖四。去看展那天,艷陽高照。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這是1983年出版的立體拉頁書,書本的立體設計讓故事場景躍然紙上,重新賦予經典故事另一面貌增添了內容的趣味性,讓小朋友藉著抽拉頁實際參予故事進行;像是跟著麥先生一起找小兔彼得躲在哪?
圖九。這是1995年由Frederick Warne出版社發行的立體小環景書,栩栩如生地重現書中的經典故事場景。
圖十。
圖十一。左邊那本《小兔彼得故事特別珍藏版》是2002年為了慶祝小兔彼得故事百年紀念日而出版。封面是為了慶祝英國夏日運動暨嘉年華會,因此特別發行以英國國旗進行特殊設計的版本,書頁側邊也印上紅漆,很有英倫風。
圖十二。由日本扶桑社出版的一系列動畫,是拿動畫版的部分圖畫作為全書插圖。
圖十三。因直接採用動畫圖片,因此比波特女士原本優雅經典水彩畫風,更多了一股美式卡通風格。
圖十四。
圖十五。青林國際在2006年出版的立體玩具書《和小兔彼得去冒險》。
圖十六。運用掀翻、推拉等技巧,讓故事中的角色一個個動了起來,孩子可以邊讀邊玩,感受與平面故事截然不同的趣味。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一。
圖二二。
圖二三。波特女士於1866年出生於英國倫敦。少女時代已展現了對自然與藝術的濃厚興趣,擅長素描寫生。1893年為友人生病的小孩諾亞繪製了長達八頁的圖畫故事書,這是小兔彼得故事的開始。1905年波特用版稅收入在湖區的梭利村購買了一間建於十七世紀名為丘頂的農舍。1909年在湖區當地律師威廉希里斯的協助下,波特又買下比鄰丘頂的城堡農場。1913年波特與威廉結婚,並全心投入農場的經營。1890年起,她和湖區的好友坎農勞恩司利共同成立國民信託基金,集資募款買下土地,遏止鐵路、造林和都市發展入侵鄉間。1943年12月22日,波特女士過世。1946年國民信託基金把丘頂對外開放,人們才得以看到這個象徵波特本質的地方。她遺留給國民信託基金四千畝土地也將永遠保留原貌,以紀念這位廣受世人熱愛的作家。
圖二四。波特女士西元1866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兒童文學家、自學有成的植物學家,更是一位領先時代的環保先驅。她捐贈畢生購買的土地給國民信託基金,留下了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無以倫比的傳奇故事。
圖二五。
圖二六。
圖二七。
圖二八。
圖二九。
圖三十。
圖三一。
圖三二。2016年出版的小兔彼得全系列,是為了慶祝波特女士150周年誕辰的典藏紀念版。
圖三三。閱讀區。
圖三四。電影《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由芮妮齊薇格飾演波特女士。
圖三五。
圖三六。
圖三七。左下角的書出版於1994年,收錄許多波特女士珍貴的信件手稿和畫稿,以及波特女士和其家人的日常生活照片。
圖三八。
圖三九。在2012年,小兔彼得出版十周年時,英國知名女演員兼劇作家艾瑪湯普遜,以小兔彼得的精神陸續創作了三本新小兔彼得的故事。承襲了波特小姐筆下小兔彼得調皮的個性,也為小兔彼得系列新添了嶄新的一頁。
圖四十。米老鼠於1929年席捲全世界時,迪士尼開始為影片物色新的角色,小兔彼得正是他們中意的對象,但是直到六十年後,沃恩公司才讓小兔彼得躍上螢幕。波特女士的每本書約畫了三十張圖,但是動畫製作群卻為了每部影片製作了大約三萬兩千格圖畫。
圖四一。
圖四二。
圖四三。
圖四四。
圖四五。
圖四六。
圖四八。
圖四九。
圖五十。
圖五一。小兔彼得跳格子遊戲。可親子互動。
圖五二。
圖五三。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裡,有個專門收藏波特女士手稿的地方,而出版社所持有的原稿、作者草稿、和編輯與作者往來的資料,也在2006年存放到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為何會是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呢?因為波特小姐從小出生、成長的家就在附近,這裡是波特女士的爸爸最常帶她到處逛的博物館。長久以來,世人都認為波特女士共創作了這二十三個家戶喻曉的故事,但有位企鵝藍燈書屋出版社的編輯喬漢克斯女士,她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研究波特女士的資料時,發現應該有一本尚未出版的書。幾經搜尋,最後在2015年初,在一本像學校用的筆記本裡,發現這個未曾發表過的故事《穿長靴的小貓》。她認為這是波特女士最精彩的一本書,角色有雙面人生,慧詰、頑皮,既經典又突破以往的的角色設計。這個故事最後由英國著名繪者昆丁布雷克爵士完成接續的插圖部分,重現波特女士的新經典。
圖五四。昆丁爵士認為有一、兩個奇特巧合讓他感到不可思議,譬如在故事裡,主角小貓小姐的姓氏為聖昆丁,小貓小姐同時也被稱為Q。Q是昆丁爵士一生中,家人和朋友最常用來叫他的名字。這樣的巧合,讓他無法抵抗地幻想,波特女士將這本書留給他繪圖。
圖五五。波特女士在穿長靴的小貓的故事中,巧妙安排了幾位之前二十三個故事中曾出現過的主角再度登場。重現這些經典主角對昆丁布雷克來說是個挑戰,而昆丁布雷克有自己獨特的畫風與詮釋手法,一樣優雅卻不失趣味。
圖五六。
圖五七。
圖五八。
圖五九。
圖六十。
圖六一。
圖六二。
圖六三。
圖六四。
圖六五。彼得兔作者波特女士誕辰150周年巡迴展之紀念章
圖六六。
圖六七。
圖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