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一。此名來自人名,相傳古時的潘州有一醫者名曰「郭使君」,他善用此植物的果實來為小兒治病,後人為感念他,乃以其名做為此植物之名。明‧本草綱目李時珍曰:「按稽含『南方草木狀』謂之留求子,療嬰孺之疾,則自魏晉已用,但名異耳。」
圖二。
圖三。灌木狀藤本;莖伸長,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幼嫩部份常帶鐵鏽色毛茸,直立,斜上昇或下垂。
圖四。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近於心形,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後則變為近似光滑無毛;葉柄其下部為永存性,逐漸硬化,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
圖五。
圖六。花多數,呈頂生的穗狀花序排列,有時略呈圓錐狀,紅色或粉紅色,密生。
圖七。
圖八。
圖九。花萼筒細長,先端淺五裂;花瓣五枚,長橢圓形;雄蕊十枚,著生於花萼筒上,花絲纖細而短,子房下位,一室,胚珠三~四枚,花柱極長。
圖十。
圖十一。果實橄欖狀,成熟時黑褐色,有五稜。花果期為五~十月。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四。五~十月開花。
圖十五。
全站熱搜